即墨移風店鎮實施“三化”工程 開辟農村電商服務新路徑
發布:2020/9/10 14:09:55 來源:轉載 瀏覽次 編輯:佚名
近年來,即墨區移風店鎮借助電商網站、直播平臺、自媒體平臺打通了銷售“堵點”,讓特色農產品“走出去”,移風果蔬品牌“亮起來”,培育出了3個“中國淘寶村”,發展了200余個農村電商經營主體,連續三年被阿里研究院評為“中國淘寶鎮”,開辟出了一條聯合發展、抱團發展的助農服務新路徑。
平臺化支撐 夯實公共服務體系
移風店鎮通過鎮上抓總、各村布子、第三方協作的方式,把上百個村莊捆到了網上,實現了從包裝到物流一條龍的服務,構建起了鎮村兩級電商服務體系。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原則,移風店鎮率先成立了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依托本土企業青島淘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設綜合運營中心,提供技術運營項目服務、開發便民服務、探索盈利模式等,累計培訓、服務600余家電商業戶。同時,該鎮電商服務平臺與韻達、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簽署長期合作協議,開展物流倉儲服務,為農村電商業戶提供了倉儲和包裝服務,打通了農村電商發展“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在優化升級方面,移風店鎮將電商服務站植入了村莊綜合服務中心,重點打造了20余個村級電商服務站,為村民提供了線上購銷、繳費充值等服務,農村產品線上銷售實現了較快的發展。目前,該鎮已培育了20余個年線上銷售額超100萬元的農村電商品牌,2019年實現了1.8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4.3%。
品牌化培育 提升富民增收實效
在大歐戈莊村,移風店鎮2019年投資了120余萬元完善了張院京籠社區電商服務中心,為村民提供產品展示、網上代購代銷等服務,鳥籠年產量達60多萬件,電商年銷售額超1600萬元,連續四年獲評“中國淘寶村”。
與此同時,移風店鎮依托即墨區特色產品電子商務協會和合作社優勢,深度整合了全域優質產業資源,通過“電商+合作社”抱團發展,加快了農產品標準化進程,實現了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雙提升”,互聯網與農業發展線上線下“雙融合”。移風店鎮電商服務中心還積極引導了區域內農業企業、農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統一注冊商標、統一包裝推廣,累計打造了大歐鳥籠、湍灣黑蒜等10余個特色農產品品牌,并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和電商旗艦店等多種形式推廣銷售,增強產品附加值。
5月份,移風店鎮電商服務中心與合作社聯合開辦“大鷗傳承”“七級公社”等天貓旗艦店,預計年銷售額達1000余萬元,實現了富民增收目標,打響了品牌知名度。
在湍灣紫蒜合作社種植基地內,啟動實施的“品牌維護系統”,對基地內紫蒜、稻谷等所有的作物種植、收獲全程實施智能化監控管理,4月份成功通過了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認證,上半年產品品牌價值提升了200%。
品牌的提升得益于移風店鎮推廣建設的標準化示范農場,做到了“生產環境不污染、違禁農藥不使用、化肥使用不超量、農藥殘留不超標、產品質量有標準、包裝標識有規范”,形成了覆蓋各生產環節的質量保障體系。
市場化思維 深度挖掘市場主體
在整合市場資源方面,移風店鎮與區域內農業龍頭企業聯合引入了第三方團隊組建決策管理委員會,建立了“企業+決策委員會+政府”聯動機制。企業負責統籌規劃、投資、項目運行管理等;決策管理委員會針對鎮村電商建設運營模式、資源資產整合等,進行了專業論證,提供了外腦智慧;鎮政府對所有涉及鎮村的事務類事項,比如村民利益、平臺搭建等進行了“兜底”保障,最終達到了資源有效配置,共同推進的目的。
市場資源打通了,人才才能源源不斷。在挖掘電商人才方面,移風店鎮大力實施了農村電子商務百萬英才計劃,整合農業、人社、商務、扶貧等部門培訓資源,實行“隨到隨學”“菜單教學”和“一對一”培訓,先后邀請了電商培訓講師、優秀電商企業家等進行授課,重點培訓指導農村青年、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培植電商人才隊伍,累計培訓3000余人次。
多方協同下,創客骨干成為了移風店鎮的培育重點。通過農村電商經營新思維、新模式,移風店鎮推廣了“自產品+農民”“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在校大學生”“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專業電商公司”等模式,設立創客孵化中心、創客咖啡及創客公寓,制定推出了“拎包入駐、即可創業”的優惠扶持政策,并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電商知識培訓,培育出了一支50余名具有業務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創客骨干隊伍。
平臺化支撐 夯實公共服務體系
移風店鎮通過鎮上抓總、各村布子、第三方協作的方式,把上百個村莊捆到了網上,實現了從包裝到物流一條龍的服務,構建起了鎮村兩級電商服務體系。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原則,移風店鎮率先成立了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依托本土企業青島淘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設綜合運營中心,提供技術運營項目服務、開發便民服務、探索盈利模式等,累計培訓、服務600余家電商業戶。同時,該鎮電商服務平臺與韻達、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簽署長期合作協議,開展物流倉儲服務,為農村電商業戶提供了倉儲和包裝服務,打通了農村電商發展“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在優化升級方面,移風店鎮將電商服務站植入了村莊綜合服務中心,重點打造了20余個村級電商服務站,為村民提供了線上購銷、繳費充值等服務,農村產品線上銷售實現了較快的發展。目前,該鎮已培育了20余個年線上銷售額超100萬元的農村電商品牌,2019年實現了1.8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4.3%。
品牌化培育 提升富民增收實效
在大歐戈莊村,移風店鎮2019年投資了120余萬元完善了張院京籠社區電商服務中心,為村民提供產品展示、網上代購代銷等服務,鳥籠年產量達60多萬件,電商年銷售額超1600萬元,連續四年獲評“中國淘寶村”。
與此同時,移風店鎮依托即墨區特色產品電子商務協會和合作社優勢,深度整合了全域優質產業資源,通過“電商+合作社”抱團發展,加快了農產品標準化進程,實現了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雙提升”,互聯網與農業發展線上線下“雙融合”。移風店鎮電商服務中心還積極引導了區域內農業企業、農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統一注冊商標、統一包裝推廣,累計打造了大歐鳥籠、湍灣黑蒜等10余個特色農產品品牌,并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和電商旗艦店等多種形式推廣銷售,增強產品附加值。
5月份,移風店鎮電商服務中心與合作社聯合開辦“大鷗傳承”“七級公社”等天貓旗艦店,預計年銷售額達1000余萬元,實現了富民增收目標,打響了品牌知名度。
在湍灣紫蒜合作社種植基地內,啟動實施的“品牌維護系統”,對基地內紫蒜、稻谷等所有的作物種植、收獲全程實施智能化監控管理,4月份成功通過了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認證,上半年產品品牌價值提升了200%。
品牌的提升得益于移風店鎮推廣建設的標準化示范農場,做到了“生產環境不污染、違禁農藥不使用、化肥使用不超量、農藥殘留不超標、產品質量有標準、包裝標識有規范”,形成了覆蓋各生產環節的質量保障體系。
市場化思維 深度挖掘市場主體
在整合市場資源方面,移風店鎮與區域內農業龍頭企業聯合引入了第三方團隊組建決策管理委員會,建立了“企業+決策委員會+政府”聯動機制。企業負責統籌規劃、投資、項目運行管理等;決策管理委員會針對鎮村電商建設運營模式、資源資產整合等,進行了專業論證,提供了外腦智慧;鎮政府對所有涉及鎮村的事務類事項,比如村民利益、平臺搭建等進行了“兜底”保障,最終達到了資源有效配置,共同推進的目的。
市場資源打通了,人才才能源源不斷。在挖掘電商人才方面,移風店鎮大力實施了農村電子商務百萬英才計劃,整合農業、人社、商務、扶貧等部門培訓資源,實行“隨到隨學”“菜單教學”和“一對一”培訓,先后邀請了電商培訓講師、優秀電商企業家等進行授課,重點培訓指導農村青年、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培植電商人才隊伍,累計培訓3000余人次。
多方協同下,創客骨干成為了移風店鎮的培育重點。通過農村電商經營新思維、新模式,移風店鎮推廣了“自產品+農民”“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在校大學生”“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專業電商公司”等模式,設立創客孵化中心、創客咖啡及創客公寓,制定推出了“拎包入駐、即可創業”的優惠扶持政策,并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電商知識培訓,培育出了一支50余名具有業務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創客骨干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