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街道新型農民“田間課堂”助力春耕備耕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北安街道辦事處農業農村服務中心通過剖析以往會議式、資料式農業生產技術傳統培訓的弊端,聚焦農民需求,積極探索“訂單式”“上門式”、“菜單式”培育模式,通過送技下鄉、打造點對點、面對面的農民培訓流動課堂、身邊課堂,做到技術指導進村入戶、技術服務到田間地頭,搶抓春耕備耕關鍵時節,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與市場服務業的深度融合,著力構建適應農業全產業鏈需求的現代種糧大戶、農場主培育體系,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
一、按需培育,精密布局,全面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通過“訂單式”培訓,你點單我上菜,科技種田不抓瞎。整合農民訴求、鄉村需求、辦事處鄉村振興發展要求,精準定位培育目標。找準農業從業穩定性高、學習意愿強烈、有潛力成為北安現代農業發展中堅力量的準職業農民。通過深入到社區、村莊、合作社、家庭農場現場互動交流,逐人統計培育對象相關信息,準確掌握擬培訓的職業農民數量、規模、從業結構、主導產業、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2025年3月6日,北安街道辦事處邀請即墨區農業農村局和青島農業大學專家教授到蘭院村現場指導教學,全處30余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參與培訓。從選種、播種開始,指導大家如何根據本地土壤、氣象變化挑選合適的小麥玉米品種,確保種子的高產與優質,做好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科學使用農藥、化肥等,專教不會種、不會賣、不會賺的農民。培訓中,農戶認真聆聽、相互溝通交流,氣氛熱烈,進一步提高農戶麥田管理的技術水平,為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二、以人為本,精心培育,有效解決農業疑難雜癥
通過“上門式”培訓,專家進田當長工,手把手教真功夫。通過實施“田間課堂”互動問答、點評交流、現場實操等方式,培養一支“帶不走的專家隊伍”,專家在時專家講,專家不在時由當地的種植大戶、農技人員講。培訓結束后,農技專家一行與種糧大戶們來到蘭院村的麥地,“你這個麥苗出現的發黃現象,是因為去年播種時間早了,是不是10月中旬之前就把小麥播下去了,今年是暖冬,氣溫比正常年份高3度以上,氣溫高小麥出苗好,長得快,很多麥田出現旺長導致小麥抗寒抗旱性差、發黃干枯。針對這些情況,下一步一是通過早春返青期鎮壓。二是提前澆水,提前噴磷酸二氫鉀,起到預防倒春寒的作用。三是在起身期噴多效唑藥劑來抑制第一節間的生成,達到第一節間縮短粗壯,增強韌性�!睂<业禁溙镏缶徒o種糧大戶何先生的麥苗開了方�!皩�,你怎么知道,真得好好謝謝專家大老遠來給我們解決難題,今年麥田豐收我心里有底了�!眲偛胚€愁眉不展的何大叔臉上又有了笑容。三、圍繞重點,精準發力,切實增加農業生產效益
通過“菜單式”培訓,課程擺攤隨便挑,種養加銷全配齊。農民自主選擇培訓批次和內容,實實在在解決種植戶遇到的實際問題,真正使培訓達到了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以學促干的目標。北安街道將切實抓好小麥春田管理、抓緊春耕備耕、抓實單產提升、抓細項目建設、抓牢行業監管,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確保糧油生產開局良好,打好全年糧油生產“第一仗”。
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從生產決策到產品營銷的全過程經營培訓,由培訓向培育轉變,讓種地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尊嚴的職業。通過教育培訓、認定管理,確定一批新型職業農民,示范打造一批樣板,帶動區域糧食作物提質增效,推動農業產業規�;�、品牌化建設,帶動全處農業科技水平提升和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切實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