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店鎮濱河村黃家莊網格: 大沽河畔特色種植 鋪就農民致富路
移風店鎮濱河村黃家莊網格是一個只有200戶人家的小村莊,村民世世代代在大沽河畔耕耘。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深入人心,大沽河特有的優質水源和沙土地,更讓黃家莊網格村民看到了特色農業種植的未來,越來越多的水果和蔬菜在大沽河畔香飄四溢,鋪就了村民的致富路。今天,我們就跟隨鏡頭一起走進這個瓜果飄香的大沽河村落。
我們在濱河村黃家莊網格的第一站,是母河硒源�?导彝マr場,走進農場,引入眼簾的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桃樹,經過七年的精心培育,這片桃園長勢旺盛,桃樹上已經掛滿了即將成熟的桃子。
“這個基地的位置特別好,就在大沽河的壩上,下面就是大沽河。桃子都是大沽河的水澆灌。因為大沽河的水、沙子土壤,所以出來的桃子口感比較好。而且科學管理,噴了硒,硒是微量元素,注重健康的人,都愛吃咱這個桃子。”母河硒源�?导彝マr場負責人王玉芹說。
大沽河畔的富硒水果,是王玉芹桃園最閃亮的標簽,果型好、口感棒、營養豐富,吸引許多收購商慕名而來。今年,王玉芹又在旁邊開墾了新的土地,種植了近20畝新引進的油蟠桃和水果花生品種,再次拓寬了增收渠道。
花生不同于我們在即墨常見的一些花生的品種,它是一款適合于生吃的花生,它的口感很像它的鄰居桃子,吃起來也是又脆又甜。
“目前這一款花生品種市面上是沒有的,是富硒的水果甜花生,生吃對胃有好處。目前價格定在八塊一斤,聽起來比普通花生價格要貴一點。因為產量低,加上噴硒的這個成本高,為了讓人們吃上健康的產品,價格目前就這么定了。”王玉芹說。
在王玉芹的農場里,長年有20多位濱河村黃家莊網格村民在農場工作,根據不同季節的不同工作,每人每天能有150到300元不等的收入。
除了規模較大的家庭農場,濱河村黃家莊網格傳統的農作物——大姜,憑借緊靠大沽河的天然優勢和更加科學的田間管理,品質和畝產量都逐年提高,逐漸成為黃家莊網格另一張亮麗的名片。
“祖祖輩輩都種姜,就感覺不種姜,種別的心里不得勁兒。今年種了八畝多,畝產一畝地一萬多斤,管理越來越科學,產量一直在提高。”村民李淑紅說。
改進傳統的大姜種植技術,又積極發展水果、大蔥、白菜等經濟作物。如今大沽河畔的黃家莊,已從單一的農業村發展成多樣化的特色農業種植村,勤勞智慧的黃家莊人,正用辛勤的勞動鋪就大沽河畔的致富路,描繪出鄉村振興的秀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