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進萬家
發布:2024/4/20 10:16:49 來源:即墨信息港 瀏覽次 編輯:佚名
疾馳在去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田橫鎮的路上,綿延的山頭上高聳著一臺臺“大風車”,很是壯觀,綿延五六公里,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吸引著不少行人的目光。
隨著汽車產業崛起、紡織服裝產業蓬勃發展,即墨區工業、紡織業用電量逐年增長。據統計,2023年,全區用電量75.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81%;工業用電量41.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65%。其中汽車產業、紡織企業用電量占比較大。
為更好地緩解企業用電負擔和能源消耗帶來的壓力,即墨區積極推動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風電產業,利用60多公里的沿海丘陵地帶風能優勢,建成并網發電陸上風電項目2個,分別是華威風電項目、華能即墨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58萬千瓦,年并網發電量達4.6億千瓦時。
“這樣的發電機組風電場共有33臺,單臺一小時可發電1500千瓦時,每年可提供電量約1億千瓦時,節約煤3.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7000噸,是目前最環保的能源之一�!比A能即墨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廠長張有鵬介紹。
除了風電,即墨區在光伏領域也在不斷探索,力求實現能源結構多元化與可持續發展。今年3月,國家級綠色工廠一汽—大眾青島分公司完成33兆瓦光伏并網發電,5月將完成全部并網發電。屆時,年發電量將超4000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萬余噸。
一汽—大眾青島分公司總計35.88兆瓦的光伏項目是一汽—大眾全國范圍內最大的光伏項目,主要在企業的多個車間屋頂及其他可利用地安裝光伏板,面積共計41.5萬平方米�!巴度胧褂煤蟛粌H可以滿足工廠白天所有的生產生活用電,每年大約還有15%的發電量并入國家電網�!币黄蟊娗鄭u分公司批量規劃與工業工程科經理程林表示。
在滿足工業用電需求的同時,即墨區更將目光投向了周邊海島居民的生活用電體驗,積極運用光伏技術和新型儲能技術,不斷探索新型儲能示范場景,以實現海島電力的綠色、可持續供應。
“以前島上用柴油發電,電壓很不穩定,冰箱不時斷電,魚、肉非常容易壞,現在家里屋頂安裝了光伏太陽能板,使用大功率電器也不會斷電了�!奔茨珔^大管島村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廉法鴻講述“海島綠電”項目投運后發生的變化。
“海島綠電”項目主要依托“綜合能源供電系統”,實現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多種能源接入,為海島提供24小時全天候綠色供電,為“探索保護性開發海島”打開了無限空間。
事實上,在海島上建設光伏、風能等項目,面臨的困難比在陸地上大得多,比如海風侵蝕、氣候潮濕等環境因素,直接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
面對重重困難,國網青島市即墨區供電公司多次模擬試驗海風侵蝕對設備的影響,經過防潮和抗鹽堿測評,最終采用了各模塊分倉設計,變流器采用氣液換流器冷卻,外殼采用鍍鋅板噴塑工藝,提高了防腐蝕能力,延長了設備壽命。國網青島市即墨區供電公司鰲山衛供電所配電營業班班長代明告訴記者,海上運輸存在不穩定性,在運輸的過程中,國網青島市即墨區供電公司采取預制艙段方式,將大型設備“切塊”,采用大型運輸船將各艙段設備分批次運輸到島上后再連接,提高了設備運輸安全和供電可靠性。
海上好“風”“光”,綠電入萬家。鰲山灣20兆瓦海洋能源融合發展試驗示范項目和青島深遠海2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同樣也在推進中。未來,通過海底電纜的連接,周邊島嶼將串“珠”成鏈,這些綠色低碳能源除了滿足海上生產生活需要,還將通過海底電纜源源不斷地回輸到陸地。
一排排風力發電設備,一片片光伏發電板,已經成為即墨綠色發展的亮麗名片。即墨區新能源產業鏈創新鏈不斷增強,以“風能+光伏+儲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依托技術、裝備創新實現蓬勃發展,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