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村名故事系列——旺疃篇
發布:2024/12/26 14:29:36 來源:即墨信息港 瀏覽次 編輯:佚名
即墨地區的村名,伴隨歷史的演進,已經積淀為一種特色鮮明、內蘊豐厚的村名文化。村名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符號,它凝結著歷史,承載著記憶,牽動著鄉愁。即墨有很多聚集較近使用相同村名的村落,如某某屋子、某某庵子、某某溝岔、某某演泉、某某旺疃等等。
本文介紹靈山街道那些叫旺疃的村莊。
集旺疃
明萬歷《即墨志》載:旺疃社屬靈山鄉。旺疃建村應上溯至宋。清同治《即墨縣志》標有“王疃社”及“王疃”之名。據傳,明正德年間(1506-1521),王姓來此又以姓氏命村名為王疃,后來村名在“王”字與“旺”字之間多次替換,至1984年沿用此“旺”至今,今集旺疃即古旺疃,因村中三、八逢集,故稱集旺疃。
石廟旺疃
石廟旺疃位于集旺疃之南約0.25公里,煙青公路西側。也是正德時王姓立村。因村中有土地廟(又稱石廟),系由三塊石材構成,造型較奇特,因而得名。
劉家旺疃
解家旺疃
孫家旺疃
于家旺疃
即墨地名志載,據傳:劉家、解家、孫家、于家四個旺疃都是明永樂時立村,各冠姓氏以區別。
劉家旺疃位于集旺疃東南0.25公里,煙青公路東側;
解家旺疃位于集旺疃東約0.2 公里,煙青公路東側;
孫家旺疃位于集旺疃西南0.25公里,煙青公路兩側;
于家旺疃位于集旺疃南約0.25公里,煙青公路西側。
王疃院
明正德時,徐姓在天宮院東立村,位于集旺疃東南1公里處,稱王疃院。(天宮院系一道教廟宇,清乾隆時重修,1948年初被國民黨軍焚毀,《即墨縣鄉土志》有注)
解放戰爭期間的1947年12月,美國侵略軍5人乘吉普車竄抵王疃院,被解放軍俘獲4名,擊斃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