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街道:社區文化書院 點亮鄰里幸福生活
近年來,北安街道以居民文化需求為導向,充分挖掘鏈接各項資源,結合時代特點進行文化創新,打造社區文化書院+陣地+活動+社會治理的多元體系,不斷讓社區文化“軟實力”成為賦能社區建設的“硬支撐”,點亮鄰里幸福生活。
書院融合陣地建設,拓展活動空間
北安街道按照“因地制宜、務實管用、就近就便、便民惠民”的原則,以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中心,充分整合黨群服務中心、文體活動室、兒童之家等活動空間,依托城市書房、圖書館分館等資源,通過“以場地換服務”的方式,建設全生命周期開放式社區文化書院。
讓空間于民。為進一步滿足居民文化活動的場地需求,將社區空間讓位于居民,打造集宣講室、舞蹈室、健身室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書院空間,滿足群眾文娛活動的場地要求。同時搭建城市書房,擴充圖書藏量,實現與市、區兩級圖書館的圖書借還互通,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閱讀服務需求,夯實書院建設基礎。
供服務于民。北安街道地處城鄉交匯處,社區小朋友接受藝術培訓的機會較市區較少。針對這一問題,社區通過場地換服務的形式,與培訓學校進行合作,為社區青少年提供免費的書法、美術、閱讀、舞蹈等藝術培訓,充分發揮社區文化書院以文育人作用。
書院吸納多方資源,滿足群眾需求
北安街道加強與共建單位合作,發揮各自的資源和專業優勢,同時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廣納社會資源,實現多元聯動,讓社區文化書院活動高質高效滿足居民需要。
“紅色合伙人”加“社區主理人”讓社區文化書院夜校落地生根。通過新聯會“紅色合伙人”實現外部資源嫁接,與國立、名碩等培訓機構建立合作,定期提供家政、育兒等夜校技能培訓;通過挖掘“社區主理人”實現內部資源共享,邀請社區能人,開設公益美妝課堂,為鄰居們上課。去年以來,共開設面點4節、化妝3節、網絡直播3節,惠及居民500余人。
堅持書院資源與為民服務相結合,北安街道通過新聯會吸引德韻心理教育咨詢工作室進駐社區文化書院,打造“德潤新泉”家庭教育指導項目,建立了“社區、家庭、學�!比焦踩诘募彝ソ逃履J�,帶動近100名心理老師、小學老師、法律服務人員和社區志愿者參與,為500余名學生進行3輪心理繪畫普測,對50名問題學生進行6輪心理沙盤特色輔導,為3名春蕾女童提供6次個案輔導,有效改善了社區家庭教育狀況。
書院賦能社會治理,助力和諧社區
北安街道通過建設社區文化書院,拉近居民間的距離,助推形成團結互助的社區治理網絡,同時通過提供延展服務,增強居民內心對社區的情感依戀,提升責任意識,釋放了文化促治效能。
說教解釋一百遍,不及視頻看一遍。北安街道在社區書院打造一支“新都微視”短視頻團隊,劇本素材和演職人員均來自社區,用身邊人講身邊故事的宣傳新方式,為社區建設和居民身邊事“發聲”。截至目前,累計拍攝了文明養犬、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國防教育等90余期情景短劇,“方言土語”的表達、生活化的內容,拉近了鄰里關系,更傳遞了主流價值。隨著“新都微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吸引了不少社區居民加入,成為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會”、社區治理的“好幫手”。
通過社區文化書院系列活動了解到部分不方便離家工作的居民有從事手工加工活需求后,北安街道依托社區書院閑置空間,建設“樂業小站”,由2名女能人、3名女網格員帶頭,組織20余名社區居民承接服裝質檢、產品包裝等手工活,每人每月增收1500-3000元,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書院如燈,照亮社區文化傳承之路;書香為媒,編織鄰里精神共融之網。下一步,北安街道將持續深化社區文化書院建設,探索“書院+”模式,進一步激活城市文化社區建設的內生動力,用書香消弭鋼筋水泥的疏離。